【城市设计】探索公共建筑奥秘,开启实习认知之旅 ——23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认识实习

发布者:建筑与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1-09浏览次数:10

2025年1月7日,23城市设计专业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建筑认识实习活动。同学们怀揣着对建筑知识的渴望,先后走访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省美术馆、塘西津门水街,多座极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此次参观的四处公共建筑均位于巢湖之滨,是合肥滨湖新区打造“城市会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习聚焦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公共建筑空间解析,重点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空间形态的文化表达以及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实习首站为渡江战役纪念馆,其以“胜利之舟”为设计理念,建筑形态与巢湖水域形成强烈呼应,体现了纪念性建筑的精神象征意义。同学们从城市轴线、景观视线及空间序列等角度,分析了纪念馆如何通过建筑形态与空间组织强化其纪念性功能,并与周边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安徽名人馆。该馆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基调,融合现代设计手法,通过院落式布局和传统建筑元素的抽象化表达,展现了安徽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学们从城市文脉延续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建筑语言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转译与创新,以及建筑如何通过空间叙事手法呈现地域文化特色。

在安徽省美术馆,同学们重点考察了建筑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美术馆以简洁的几何形态和开放的空间设计,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封闭感,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对话关系。同学们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角度,分析了美术馆如何通过广场、庭院及灰空间的设计,增强建筑的开放性与公共性,提升市民参与度与空间活力

最后,同学们来到塘西津门水街,对其商业空间与滨水景观的融合设计进行了深入调研。水街以仿古建筑风格为基调,通过街巷空间的组织与滨水景观的营造,打造了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同学们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筑尺度、街道界面及景观节点的设计,提升街区的空间品质与活力,并分析了滨水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此次实习,同学们对城市设计在公共建筑空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这些公共建筑将继续作为滨湖新区的文化地标,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共同塑造合肥独特的城市形象与空间魅力。

(图/文:张丽,通讯员:王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