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巢湖碧波荡漾,黄麓镇临湖小学的校园里飘荡着七彩泡泡与欢快笑声。4月16日,九州体育·(中国)手机网页版“扶心·扶志·扶学”三扶志愿者项目组33名学生,在巢湖团市委、黄麓镇团委牵头下,学生处周明志老师陪同下,带着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课程走进这所湖畔小学,用彩虹泡泡龙与非牛顿流体两个妙趣横生的实验,为小朋友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奇幻之门。
身着三扶项目组志愿服饰的合城学子刚踏入教室,便被孩子们星辰般明亮的眼眸包围。“哥哥姐姐,今天我们要变魔法吗?”五年级一名学生的问题,道出了所有孩子对这场科学之约的期待。志愿者们将提前准备的洗洁精、玉米淀粉等生活材料摆上实验台,一场生活即科学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在七彩泡泡龙实验区,志愿者小姐姐将棉柔纱布轻轻覆在塑料瓶口,蘸取特制泡泡液后,孩子们鼓起腮帮奋力一吹——霎时间,晶莹的泡泡如敦煌飞天般从纱布孔隙中鱼贯而出,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虹彩。哇!泡泡会排队跳舞!三年级张子涵踮着脚尖触碰悬浮的泡泡,指尖轻触的瞬间,薄膜折射的光斑在她稚嫩的脸庞流转,仿佛为每个孩子戴上了科学的冠冕。志愿者们适时引导孩子们思考表面张力原理,将漫天飞舞的浪漫化作对物理定律的初探。
另一侧的非牛顿流体实验则让孩子们化身小小材料学家。当志愿者将玉米淀粉与清水以黄金比例调和,原本松散的粉末突然在敲击时坚硬如铁,静置时又柔若流水。六年级刘宇凡瞪大双眼,手指在吃软不吃硬的流体中来回试探: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铁砂掌!志愿者们通过这种遇强则强的非牛顿流体现象,生动诠释了物质状态的奇妙转换,让孩子们懂得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
夕阳西下,巢湖的浪花轻吻着校园围墙,载着三扶团队的车辆缓缓驶离,而教室黑板上的泡泡涂鸦仍在静静诉说着三扶故事。据悉,本次活动临湖小学1-6年级共计58名学生参与,也有学生留下了联系方式与地址,期待我们继续陪伴着他们,这不仅是对33名志愿者三扶志愿服务成绩的有力回答,更是小朋友们对三扶志愿者们送教上门、寓教于乐的期待与希望。
(图:杨文博,文:朱丽娟,通讯员:吴亚楠)